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瞬间能标记历史的车辙。2011年3月19日,伴随着汽笛的长鸣,我国首趟中欧班列自重庆沙坪坝团结村缓缓启程。这不仅是一趟货运列车的远行,更是重庆乃至中国西部物流版图重构的序章,一场关于开放与连接的伟大实践悄然拉开帷幕。
回望过去,重庆,这座被群山环抱的城市,曾因地理位置的限制,对外开放之路步履维艰。然而,全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的诞生,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西部内陆地区通往世界的大门,正式开启了中国直达欧洲的陆路国际贸易大通道。
从探索尝试到常态运营,从“渝新欧”再到统一品牌的中欧班列,重庆始终走在全国中欧班列发展的前列,重庆中欧班列不仅见证了重庆物流通道的蝶变,更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重庆中欧班列的源发地。多年来,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物流基地,随着重庆中欧班列线路的不断拓展和货量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物流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现代化的仓库、智能化的物流设备、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在园区内随处可见,已发展成为集国际贸易、仓储物流、多式联运、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枢纽,为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物流枢纽建设树立了典范。位于园区内的团结村中心站,作为重庆中欧班列的始发站,也随着这条国际通道的稳定运营,由昔日的农田小站发展为了东南西北国际通道“四向”齐发、铁公水空“四式”联运的国际枢纽,成为了新时代重庆对外开放的原点。
历经十四年的深耕细作,重庆中欧班列累计发运货物超150万标箱,运输货值近6000亿元,货物品类上万种,相关重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也是全国首个重箱折列破万的中欧班列。以重庆为代表的中欧班列,在经历多年风雨兼程之后,已然成为连接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坚实桥梁。
鉴于此,2024年11月15日,全国中欧班列第10万列发车活动在重庆举办,从第1列到第10万列,“渝新欧”这一中欧班列线路,作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重要标志,此次活动在重庆的举办充分彰显了国家对中欧班列发源城市的重视。
重庆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构建的集结分拨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强化了重庆作为中欧班列重要节点的地位,更促进了物流网络的广泛覆盖。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多点辐射,重庆中欧班列现稳定运行超50条线路,覆盖亚欧116个节点城市,真正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重庆中欧班列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本地物流通道和物流枢纽的完善,更推动了区域联动发展的深化。如今,重庆中欧班列已与以四川为代表的全国近10个省市建立起区域战略合作关系,持续发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作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中欧班列线路网络,我市可高效连接成渝、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现已建立起以重庆为集结中心枢纽城市带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创新,不仅促进了重庆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融合,更为整个西部地区物流通道的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欧班列之后,重庆相继打通了渝满俄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向大通道。如今,重庆的物流不仅通江达海、贯穿欧亚,更能通过四向通道的联动,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无缝衔接,开放格局焕然一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中欧班列承载着更多的期待与使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重庆中欧班列将继续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快构建中欧班列多元通道体系,切实提升中欧班列发展质效,积极助力重庆加快构建“4656”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和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持续引领带动西部地区更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
Copyright © 2025中国(重庆)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 (京ICP备2020037974号-5) 南昌网站建设:伟置电子